引入
從價格和成交量數據上看,銘文正在價值回歸。我們似乎終於結束了銘文的新資產發行熱潮,人們開始思考:除了發行資產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中心化的交易與炒作顯然是不夠的。資本的選擇是:L2 —— 一個能承載更大的流動性、更高估值的生態方向。 BTC L2 的火爆到什麼程度?如果算上市面上尚未公布的項目,已有上百家正在開發。然而我們需要潑一盆冷水:目前真正繼承 BTC 主網安全性的 L2 寥寥無幾。
特別是鏈結構的 L2,對於多簽橋和數據發布(DA)、甚至是極端情況的「逃生艙」的安全性,目前都沒有一個很好的答卷。 尤其對於多簽橋。市面上大多數的 L2 橋都隱含著一個信任假設,也就是假設橋的幾位控制者不會聯合作惡。
看看老大哥
我們在談論 BTC L2 的時候,其實深受以太坊的 L2 概念影響——甚至有人認為 L2 就是 Rollup。甚至所有的安全標準都照搬以太坊頂層的定義。 然而擴容是否真的需要效仿賬戶模型與智能合約加持下的以太坊,我們要打一個問號。
回看那個經過多年考驗(儘管被人詬病進度慢),且是目前 TVL 最高的 BTC 擴容方案——閃電網絡,或許會有更多啟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特幣社區的擴容意義下,閃電網絡其實也是一種 L2。只是在去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中,它犧牲了很擴展性,包括各位心心念念的智能合約支持。
當然,目前也有許多在試圖結合閃電網絡與智能合約的探索——例如 RGB 協議。
閃電網絡的原生安全機制
閃電網絡經過多年的發展,給出了自己的安全答卷:
1. 雙向支付通道
建立機制:用戶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創建一個雙方簽名的多重簽名地址,這個地址需要雙方的私鑰來共同簽署交易。通過這種方式,用戶之間可以建立一個私密的支付通道。
安全基礎:這個支付通道利用比特幣的腳本語言和交易驗證機制,確保只有當雙方共同同意時,資金才能被轉移。這意味著任何通過支付通道的交易都繼承了比特幣主網的加密和驗證安全性。
2. 哈希時間鎖定合約
實現條件支付:HTLCs 允許執行條件性的支付,其中接收方必須在特定時間之前提供一個正確的預映像(解鎖條件),才能領取支付。
安全保障:HTLCs 結合了加密哈希函數和時間鎖,確保支付可以安全地在節點間路由,沒有任何一方可以欺詐地保留或偷竊資金。這些合約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執行,因此繼承了其底層的安全性和不變性。
3. 路由和網絡
去中心化路由:閃電網絡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來尋找從付款方到收款方之間的路徑。儘管路由過程發生在鏈下,但是支付的最終結算和任何必要的爭議解決機制都是通過比特幣區塊鏈進行的。
安全性與隱私性:通過使用秘密路由和洋蔥路由技術(onion routing),閃電網絡能夠在保持支付路徑隱私的同時,防止中間節點了解支付的全貌,從而增加了網絡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4. 監控和懲罰機制
自動化監控:用戶可以使用監控服務或自己監控其通道的狀態,以確保對方不會嘗試提交舊的狀態到區塊鏈。
懲罰機制:如果一方試圖通過提交過時的通道狀態來欺詐,另一方可以使用最新的狀態證明進行反擊,從而沒收欺詐方的資金。這一機制強化了遵守規則的激勵,因為違規行為會導致經濟損失。 這裡其實相當於把博弈做在了鏈下,鏈上提交類似欺詐證明驗證和做懲罰。
關乎利益,爭論不休
大家用錢投票。從目前的 TVL 來看,原生社區仍停留在「正統」的閃電網絡,停留在小額支付用例。全主網價值超 8,500 億美元的比特幣資本仍未產生效益。 而想要吸引到他們來到更豐富的生態,這關乎是否具備有說服力的安全性、甚至是原生的安全性。
那麼多沉睡在地址中的 BTC,注定了會有許許多多項目為之爭鬥,甚至是去重新定義安全性。 國內我們能看到大佬們為了其中的技術真實性互相挑戰,如《比特幣二層們號稱的zk rollup到底是真是假?》 https:。
海外則是有在發起轟轟烈烈的 “OP_CAT”提案運動,試圖讓把 BTC 的驗證能力再推「一厘米」。幾個月後,我們將會看到「百 L2 大戰」,從測試網到主網,新的 L2 的安全性將會面臨來自真實用戶和黑客的挑戰。
而 Lighting Lab 是否會在 Taproot Assets 加持下給已經經受「正統性」與「安全性」閃電網絡帶來更多豐富的生態用例,也十分值得期待。
最後
OneKey 是全球首個完整支持閃電網絡與 Nostr 的硬體錢包,並有完整的 App 支持——期待與大家共建 BTC 生態。